1、 性能和用途
因為鉻表面易于鈍化,有很強的耐蝕性,所以用于裝飾電鍍的最外層,其厚度一般只有0.5-1微米,通常稱之為裝飾鉻。
鉻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極高的硬度,HV=750-1000,因而又經(jīng)常用于有耐磨要求的場合,通常稱之為硬鉻。
2. 鍍鉻基本原理
2.1 鍍鉻的陰極過程
圖1是鍍鉻的陰極極化曲線,描述了鍍鉻的陰極過程。
鍍鉻的陰極過程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隨著電極電位上升,電流密度上升。電極反應(yīng)為
2H+ ---> H2
第二階段,隨著電極電位繼續(xù)上升,電流密度轉(zhuǎn)為下降。這是一個形成陰極膜的過程。
第三階段,隨著電極電位繼續(xù)上升,電流密度又轉(zhuǎn)為上升。電極反應(yīng)為
Cr6+ ---> Cr
2H+ ---> H2
Cr6+ ---> Cr3+ (H2的還原作用)
2.2 陰極膜的形成
在鍍鉻層沉積之前,陰極上先生成一層薄膜。觀察薄膜的試驗如圖2所示。陰極為針狀。停電后1秒可以觀察到陰極膜(厚度約0.1微米),停電3-4秒后陰極膜就消失了,如圖3所示。
2.3 硫酸的作用和影響
鍍液中硫酸含量的增加,陰極膜的厚度也隨之增加。電極周圍的成分與其它部分的成分差別較大,為
Cr6+ 65-67%
Cr3+ 22-23%
SO42-10-12%
若鍍液中沒有硫酸,則不能形成陰極膜,只析出氫氣,見圖1的曲線1。
CrO3與H2SO4形成[(CrOn2-)m·(SO42-)n]復(fù)雜的絡(luò)合物。從圖4可以看出,隨鍍液中硫酸濃度增加,電流效率形成有峰值的情況。圖4中線段1,電流效率隨硫酸含量上升而上升,是因為絡(luò)合物含量上升的緣故;繼續(xù)增加硫酸的含量,則陰極膜厚度增加,阻礙鉻層的沉積,故圖4線段2,電流效率隨硫酸含量上升而下降。
2.4 Cr3+的影響
當(dāng)鍍液中Cr3+的含量上升時,圖4中的曲線向右上方向移動。當(dāng)H2SO4=10-12g/l,Cr3+=20g/l,電流密度60-100A/dm2時,電流效率高于25%。可獲得鏡面光亮的鍍鉻層。缺點是分散能力差,只適合旋轉(zhuǎn)體。
2.5 H2的析出影響
常規(guī)鍍鉻中,只有12-15%的電流用于沉積鉻層,80-85%的電流用于析出氫氣。氫氣會滲入鉻層,也會滲入基體達(dá)幾十微米。氫氣的滲入,使得鋼的疲勞強度下降約30-40%。有趣的是,高強度零件鍍鉻后,疲勞強度下降,而強度低的零件,鍍鉻后疲勞強度反而提高。
3 鍍鉻工藝
3.1 常規(guī)鍍鉻工藝
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仍是常規(guī)鍍鉻工藝。經(jīng)典的常規(guī)鍍鉻溶液配方為
CrO3 250 g/l
H2SO4 2.5 g/l
Cr3+ 3g /l
3.2 含F(xiàn)-鍍鉻工藝
F-作催化劑的電解液可在室溫工作,也可用于滾鍍(但小零件不太可靠)。
配方一∶
CrO3 250 g/l
KF 3.5 g/l
溫度 20℃
電流密度 3-5 A/dm2
配方二∶
CrO3 250 g/l
H2SiF6 5-10 g/l
溫度 18-25℃
電流密度 5-10 A/d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