鉬銅載體鍍金前處理工藝研究
許小琴
(中航成都亞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通過對鉬銅載體進行鍍金前處理工藝研究和試驗,確定了以化學粗化、化學脫膜和燒鎳為關鍵的前處理過程,解決了鍍層結合力差的問題,所得到鍍層也滿足金鍺釬焊要求,為小批量多品種的微波產品研制提供了必要的工藝支撐,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鉬銅載體;前處理;熱處理;鍍金;結合力;釬焊性
中圖分類號:TQ153.18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鉬銅材料具有高電導熱導性、低的可調節(jié)的熱膨脹系數、特殊的高溫性能、無磁性、低氣體含量和良好的真空性能、良好的機加工性等特點,尤其可貴的是,其熱膨脹系數的導熱導電性能可以通過調整材料的成分而加以設計,因而給該材料的應用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鉬銅材料主要應用于微電子和功率電子器件中,作為微波器件或集成電路的封裝,起到支承和散熱的作用,與鎢銅相比更具有質量輕的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到航天領域[1]。
雖然鉬銅材料具有很強的應用優(yōu)勢,但仍然需要通過對其表面進行相應的加工處理才能得以實現(xiàn),而鉬銅表面極易被氧化形成復雜的氧化膜,處理該氧化膜成為表面處理的瓶頸。傳統(tǒng)的處理方法中鍍鉻等工藝對環(huán)境影響大,且小載體工藝不好控制,結合公司現(xiàn)有工藝和設備,摸索出了滿足金鍺釬焊需要的鉬銅表面鍍金工藝。
鉬銅材料根據使用場合可用不同的加工工藝,目前有銅-鉬-銅(CMC)結構,主要應用于熱沉、電極等場合;滲銅法和混合物燒結法所得到的材料可進一步加工成所需要的尺寸。本課題主要對滲銅法制備的鉬銅材料(銅質量分數低于30%)經機械加工成載體后進行表面鍍金前處理工藝研究。
1·實驗材料及設備
基材為鉬銅載體(Mo85Cu),尺寸為13mm×8mm×0.6mm,設備有燒結爐、電鍍槽、電鍍電源和烘箱等。
2·工藝流程的改進
2.1傳統(tǒng)工藝流程
傳統(tǒng)的工藝流程為:
從傳統(tǒng)工藝流程圖分析知道,處理鉬銅關鍵工序是噴砂、陽極浸蝕和預鍍鉻,上述加工方法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1)鍍金載體使用時與金鍺焊料釬焊共晶,采用噴砂工藝后的表面狀態(tài)會影響燒結工藝的控制,一般限制采用噴砂工藝;2)由于鉬銅表面孔隙較多,噴砂時破碎的砂粒鑲嵌在基體上,如沒有徹底清除干凈會引起產品的多余物;3)陽極浸蝕工藝控制存在較大的難度,因為材料本身為非平衡合金,鉬和銅經陽極浸蝕電化學反應程度不一致,加上材料加工時存在偏析等問題,極容易出現(xiàn)氧化膜去除不徹底或過腐蝕情況;4)預鍍鉻工藝中鉻酐會對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工作θ高達50℃以上,對環(huán)境和工作人員的危害很大;另外,載體尺寸比較小,工藝控制難度大,成品率低。由于上述原因,需要采用替代工藝加以解決。經過查閱資料,進行反復摸索和實驗,設計出了一套新的工藝流程。
2.2改進后的工藝流程
改進后的工藝流程為:
從改進后的工藝流程圖可以看出,以化學粗化、化學脫膜和燒鎳代替了機械處理(噴砂)、陽極處理(電化學腐蝕)和預鍍鉻。
2.2.1化學粗化處理
粗化處理是將化學粗化液呈沸騰狀態(tài),時間的確定是載體表面全為銅顏色時停止。此工序主要是與載體表面的鉬的氧化物、銅的氧化物進行反應,當氧化物反應結束后,銅就會抑制反應,這樣就形成一層均勻的銅膜覆蓋在基體上,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氧化膜的再次形成[2]。
2.2.2化學脫膜處理
脫膜處理是將化學脫膜液在室溫下將載體表面銅膜完全去除為止。由于在粗化過程中形成的銅膜只是簡單覆蓋在基體上,如不將其去除,將影響后續(xù)鍍層,容易發(fā)生起皮、起泡及結合力差等缺陷,去除后表面為光亮的鉬基體,此時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活化和鍍鎳,以免材料再次被氧化。
2.2.3鍍后熱處理
由于滲銅法加工鉬銅材料過程中會形成多孔結構,加之又進行了一定的機械加工處理,電鍍鎳不足以將孔填充覆蓋,需要經過高溫熱處理,在θ為900~980℃,t為20~30min條件下進行熱處理。目的是檢驗前處理的有效性,將孔隙中的氣體等物質排出,將材料進行二次合金化,經過熱處理后的載體就可以采用常規(guī)鎳中間層上鍍金的方法了。
3·鍍層性能測試
3.1結合力
1)按GJB923附錄B對鍍金層質量進行檢驗。氮氣環(huán)境下θ為470℃,t為1min,40倍顯微鏡檢測鍍層無起皮、起泡現(xiàn)象,無明顯變色為合格。每批20件,5批,100%檢測,經檢測總合格率為96%。
2)使用要求。氫氣環(huán)境下θ為450℃,t為20min,40倍顯微鏡檢測鍍層無起皮、起泡現(xiàn)象,無明顯變色為合格,對1)中合格的鍍層進行100%檢測,合格率為100%。
3.2釬焊性
1)工藝驗證。對鍍金樣品進行與金屬化瓷片通過金鍺合金焊料進行釬焊(共晶),同時與具有成熟工藝的可伐合金鍍金載體釬焊性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釬焊(共晶)參數未做調整時也能滿足使用要求。
2)將釬焊(共晶)好的鉬銅載體通過X-射線照相,測得其空洞率在3%~10%之間,空洞率低于5%的占86%,優(yōu)于同規(guī)格的可伐材料。
4·總結
1)化學粗化和化學脫膜處理解決了鉬銅材料表面氧化膜的去除難題,提高鍍層與基體的結合力,避免了材料被過度腐蝕。
2)燒鎳處理將復雜的材料電鍍轉化為常規(guī)處理方法,使得鍍層的結合力、釬焊性有了進一步保證,將前處理有缺陷的零件剔除也減少金的浪費。
3)改進后處理方法與傳統(tǒng)鍍鉻相比對環(huán)境的污染降低,操作簡單,成品率高,并且鍍層僅含鎳和金元素,更有利于共晶工藝的控制。該工藝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也為小批量多品種的微波產品研制提供了必要的工藝支撐,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盧海燕,姚正軍.鉬銅合金鍍金工藝探索[J].江蘇冶金,2008,36(4):38-41.
[2]葉人龍.鍍覆前表面處理[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