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三價鉻是目前比較實用的代替六價鉻的電鍍工藝,鍍液主要有硫酸鹽和氯化物體系的鍍液。
三價鉻電鍍主要有以下特點:
(1)從三價鉻鍍液中獲得的鍍鉻層色澤較六價鉻鍍液獲得的鍍層稍有不同,三價鉻獲得的鍍層色澤容易偏暗黃,而六價鉻則偏白藍;
(2)三價鉻鍍液在電鍍過程中斷電,可以再直接進行電鍍,而且三價鉻電鍍的沉積速度較六價鉻快,深鍍能力與均鍍能力較六價鉻鍍液好;
(3)硫酸鹽體系的三價鉻鍍液需要用鉑包鈦網做陽極,而氯化物系的三價鉻鍍液需要石墨作陽極;
(4)三價鉻溶液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在電鍍過程中鍍液對零件低電流密度區(qū)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5)三價鉻鍍液的金屬和有機雜質的容忍度較低;
(6)和六價鉻電鍍相同三價鉻鍍鉻槽也需要配置加熱和降溫裝置,通常是用鈦材做加熱和冷卻管。
在三價鉻鍍液電鍍時需要注意:零件需要帶電人槽;電鍍掉落的零件需要及時打撈;三價鉻用的電解板需要表面電鍍鎳處理。
主要存在的電鍍故障有以下幾種。
1 鍍液沉淀
發(fā)生這種故障的主要原因有:鍍液的pH值偏高;鍍液的密度太大;鍍液中的穩(wěn)定劑含量不當;鍍液中主鹽的含量太高等。
因為當鍍液pH>3時,往往會導致鍍液中的三價鉻出現沉淀。氯化物三傷鉻鍍液的pH值調整通常是采用氨水/鹽酸,在調整鍍液的pH值時,pH值發(fā)生變化到穩(wěn)定的時間較長,所以需要精確計算需要加入的量,避免pH>3時鍍沼出現Cr(OH)3,要嚴格控制鍍液的pH值在工藝要求范圍內。
需要嚴格控制三價鉻電鍍需要將鍍液的密度,密度太高也容易使得鍍鉻沼出現沉淀,氯化物三價鉻鍍液密度的控制范圍為1.20~1.24,鍍液的密度太高時需要用純水稀釋。
通常情況下三價鉻鍍液中含有一定的絡合劑,如果絡合劑含量不當也會出現鍍液沉淀,絡合劑需要嚴格按照安培小時消耗進行補加或通過滴定分析來進行調整。
嚴格控制三價鉻鍍液中的三價鉻含量,含量過低會導致鍍鉻層沉積速度慢,含量過高會導致鍍液沉淀,氯化物三價鉻鍍液的三價鉻控制范圍為209/L~239/L。三價鉻濃度的調整可以根據滴定分析結果進行。
2 高電流密度區(qū)漏鍍和鍍層色澤暗、絨毛狀條紋
出現這種故障的原因是鍍液中鐵含量過低或過高。當三價鉻電鍍鉻液中沒有鐵離子時,在高電流密度區(qū)會出現漏鍍的現象,需要將三價鉻鍍液的鐵含量控制在50m9/L~100m9/L范圍內。通常在鍍液中鐵含量低時,就補充含鐵的添加劑,并嚴格控制加入量。當鍍液中鐵含量高時(鐵含量>150m9/L),使得鉻鍍層色澤變得暗黑;當鍍液中鐵含量>500m9/L時,鉻鍍層出現絨毛狀條紋。
去除鍍液中的鐵含量高的方法有:①長時間低電流電解(電流密度l.6A/ dm2~4.9A/dm2),電解板需要鍍鎳,以避免電解板被腐蝕而重新污染鍍液;②采用專用的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去除三價鉻鍍液中鐵的高濃度。
3 低電流密度區(qū)鍍鉻層出現白漬
出現這種故障是由于鍍液中鋅雜質的影響,鍍液中鋅雜質含量通常要控制在<lOm9/L,鋅雜質含量一旦超過l0m9/L,在低電流密度區(qū)的鍍鉻層就會出現白漬。去除三價鉻鍍液中鋅雜質的方法也是長時間小電流電解(電流密度1.6A/dm2~4.9A/dm2),使用鍍鎳電解板;或者采用專用的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去除。
4 鍍層出現棕黑色條紋
出現這種故障是由于鍍液中的鎳雜質的影響,通常三價鉻鍍液中的鎳雜質含量控制在<200m9/L,如果鎳雜質超過200m9/L,鍍鉻層就會出現棕黑色條紋,如果鍍液中同時存在鐵雜質并且濃度過高,零件的低電流密度區(qū)鍍鉻層呈金色。排除鍍液中鎳雜質的方法是采用專用的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去除。
5 低電流密度區(qū)鍍鉻出現白斑,高電流密度區(qū)鍍層剝落
出現這種故障的原因是由于鍍液中鉛雜質的影響。一般三價鉻鍍液中的鉛雜質含量控制在<10m9/L,超過10m9/L時,零件低電流密度區(qū)鍍層會出現白斑,而且鍍液的覆蓋能力下降,零件高電流密度區(qū)的鍍層結合力下降,甚至出現鍍層剝落的現象。去除鍍液中鉛雜質的方法仍然是長時間低電流密度下進行電解處理,電流密度控制在1.2A/dm2~2.2A/d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