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最愛看那些超級武將疆場搏殺,每每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也披掛上陣,橫刀立馬,或在大軍中殺個七進七出,或大吼一聲:我乃燕人張翼德是也。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人們同樣熱衷為三國武將們的武力排名,比較大眾認同的一個排名是這樣的: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云、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
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
神槍張銹與文顏(張繡、文丑、顏良),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當然,每個看過《三國》的人都有自己心目中三國武將的武力排名,于是會發(fā)生爭執(zhí)到底是張飛比較厲害還是趙云比較厲害,究竟文丑、顏良和關羽的差距有沒有那么大,等等。事實到底如何已無從考證,無論如何,這些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
那么,我們再進行一些聯(lián)想,武將的排名是否可以給職場中人和企業(yè)管理帶去一些積極的參考意義呢?
我們大多是從小學、中學、大學,然后進入職場,在學校受教育的十幾年里一直是被排名的,你在班級里排多少名,你在年級里排多少名,你這次考試排第幾名,乃至很多人在幼兒園里也被排名,今天你得了幾朵小紅花,排名第幾。當然據(jù)說現(xiàn)在人認為這個不夠人性化,對于孩子們還不夠成熟的心智壓迫過大,不利于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已經(jīng)取消了公開的排名,代替之的是評星級,一個學期結束了,有的同學是五星級,有的同學是三星級,這其實還是變相的排名。
其實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被排名。排名這個東西固然有上面說的對人的壓力較大,可能導致心理素質(zhì)較弱的人無法承受的問題,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積極的意義更甚于消極的意義。魯迅先生說過,永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對于有著積極人生觀和職業(yè)觀的人來說,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競爭、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有比較、有排名,才有進步,我們不僅要習慣被排名,而且要主動的去排名。
筆者有一個同學,同窗期間不顯山露水,比較平常,工作初期也平平淡淡,這幾年卻進步特別快,在我們這幫同學里面職業(yè)成就最大,問他原因,回答說也沒什么,就是有前進的欲望,于是找比自己做的好的同事、同行,給自己樹立標桿,找到差距,然后不斷進步,從而接近、乃至超越標桿。
可見,壓力有的時候也是動力,就看我們怎么看待之。職場畢竟不同于學校,競爭更為激烈和殘酷,抗壓性、主動性都是職場人士應該具備的職業(yè)技能。被排名并不可怕,恰恰是給予我們進步的方向和超越的目標。
企業(yè)在管理員工方面,其實也很早就參考和應用了排名,比如績效考核,比如年度優(yōu)秀員工的評選,比如晉升、獎勵機制,目的都在于激勵和督促員工不斷進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產(chǎn)出。
企業(yè)的銷售工作最像打仗,企業(yè)的銷售人員最像武將,因此,很多企業(yè)將排名應用于銷售工作和銷售人員的管理中,每個月對各個分公司銷售業(yè)績進行排名,每個月對各個銷售部門的銷售業(yè)績進行排名,每個月對所有銷售人員的業(yè)績進行排名,張貼紅黑榜,以此激勵先進、鞭策后進。這是比較有效的管理手段。
現(xiàn)實社會,馳騁疆場是不太可能了,那就努力馳騁職場吧,樂于被排名,勇于追求更好的排名,我們的職場生涯將更加精彩。